校友故事

徐里:艺术品里的中国精神

发布时间:2020-11-14浏览次数:508



徐里

Xu LI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秘书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美展总评委、评委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连续入选五年一届的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及《20世纪中国油画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展》、《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品展》、《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等国家级展览并获奖。

作品先后被选送参加奥地利、日本、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荷兰等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展览。



徐里中国画辑评


吴悦石/文

WuYueShi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艺委会主任

中国国家画院吴悦石工作室导师


中国书画以其独有的人文情怀,倾诉着画家的生活体味及其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书写时流动的线条被赋予最丰富的情感。千百年来,历代文人苦苦追求这种魅力的精神。这种知心见性的艺术,在当今的艺术潮流中被越来越多的有远见卓识的人所解读和实践。徐里恰恰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他有坚实的艺术功底,良好的艺术修为,十余年艺术领导工作经历,温养了自己的眼界和胸襟,故而他能在运笔作书作画之时,不执着,不拘泥,不板滞,不做作,能以形写神,以形写趣,以形写意,以形写象,用笔之妙在心手之间,用意之活在因象之际,拙而能巧,重而能秀,得中国书画之真谛,发天地万物之妙铨,直言一个好字,又岂止一个好字能够道尽,应该是无数个好字的不同层面的诠释和解读。


《春山图》

  纸本水墨  


《黄山》 


溪山访友

59x38cm



董良达/文

Dong Liang Da

  

中国写意画研究院院长

北京市友好协会理事

     

从中国画中可以见其人也。观徐里兄画作,其中一幅巨制,如浩瀚之宇,一轮明月出,而大川在其下,似一览众山小,又意欲乎应天地,扩展无边,宙之深矣。其对所绘山水毫无做作之笔,注入质朴的情感。其豁达,奔放,真诚与激情,不仅在其书画中彰显,与其交往时,也必然有所感受,正所谓“见字画如见其人也”。

徐里本学习油画,十余年前拜吴悦石先生为师,从学中国画及书法。余曾有“西画里无需功夫”之说,然观徐里兄之中国绘画即大惑不解,其功夫之深胜于当代大多所谓“画师”,仅仅十年之力怎可多得?有次吴悦石先生训诸弟子时余在其側,先生曰:”徐里之工作忙碌,却日日努力用功,尔等应倍加戮力,学其毅力也。”余闻之而汗颜。


松岭云岚

59x38cm



雪域风光

96x60cm



《秋入人家》

90cm x 89cm



王登科/文

WangDengKe

  

荣宝斋书法院院长

荣宝斋《艺术品》期刊主编


徐里绘画的可贵之处,是主观上已没有中西的梗碍,在客观上又未将画种予以分别。尽管是以油彩涂抹在画布上,但他的艺术视野是开放与多元的。他只是一任心手,感知目前,激情与涌动间,开启了一种莫名的美丽图式。徐里的作品具有一种天然的本土元素。它不是刻意的嫁接与牵扯,似乎是一种本能的认知和观感世界的方法。而呈现出来的绘画语言,恰恰与中国传统的大写意绘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翠满家山》

136cm x 68cm 


《丹霞出云间》

136cm x 68cm 


 《天清远峰》



马啸/文

MaXiao

  

中国国家画院教学中心学术主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美协副会长

徐里的成功,首先是借助了其中西兼修,且中西兼擅的本领。无论国人之花鸟画还是西人之油画,他的实践,绝对不只是用来装点门面,更不是“这山望到那山高”的朝秦暮楚或见异思迁。于中国画,其虽个人风格不甚明显,然而却能够深入“笔墨”之内核,而非迷恋于形式的追新求异。于油画,其实践更具意义——他虽是在油画中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方法”,但并不是简单地将两者混杂、纠集到一起,而是做了颇为“深入”的工作。一方面,他不断锤炼、深化油画的技法语言;一方面,大胆“拿来”,将中国画的“用笔”效果、“造境”的手段、方法运用于油画。正是此两方面“相辅相成”的艺术实践,使得他在“中西融合”的危途之中找到一条通向光明的通道,让我们看到具有“中国”意味、富有“笔墨”韵味、独具创造与个性魅力的油画。


夏山雨霁》

136cm x68cm 


中国艺术作品里的中国精神

徐里/文

Xu Li


百余年前,油画传入中国,从上个世纪主动留洋去学习油画的老一辈艺术家们开始,到后来引进西方教学体系的这段时期,我们把西方印象派以前的油画艺术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梳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西方印象派以后的各个艺术流派也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


《莲开月入怀》 


在中国,学习甚至是模仿西方各艺术流派的现象普遍存在,与此同时,大批优秀的艺术家长期致力于油画中国化的研究与实践,如董希文先生等老一辈油画家们就在这方面做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上世纪末,靳尚谊、詹建俊等前辈艺术家也都提出了中国油画何去何从、中国油画的道路、中国油画的精神境界等问题,包含了很多有关油画中国化问题的讨论。如果持续照搬、学习、模仿西方各艺术流派的技艺将是无穷尽的,中国油画家则会以西方艺术的徒子徒孙的身份被动纳入西方教学体系中。不难发现,外来艺术在中国的良性发展首先要与本土文化充分融合,进而对其进行改造。在东西方相异的生存环境、教育体系、文化传统背景下,更要跟随华夏民族内在的精神追求、审美要求,把中国情怀借由油画语境表达出来。 


《玉山》 


由此,如何在源于西方的油画体系中表现中国境界、中国审美及中西文化差异,探寻自我,值得我们思考。不乏诸多油画家从中国哲学思想、宗教、文学、审美习惯以及传统、民间绘画中来寻找结合点与落脚点。  

近些年来,意象绘画在我国颇为流行,如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等画家,其人其作似中西文化巧妙结合,融西方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审美于一身,汇透视、造型、写意、境界于一处,别具特色,深受观者的爱戴与追捧。更有人从油画的中国意象着手,在语境表达上求同存异,用以探研油画中国化的课题。在西方绘画艺术中的观察方法与绘画准则融入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借助现实生活元素表现心中的物象,表现一种天人合一的关系和意识。


《渡》 


《壁观》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油画中国化的实践过程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但不局限于表面,最核心的要求体现在如何围绕中国精神、中国境界和中国气派进行研究、探索与创造。普遍认为,西式绘画形式多有可取之处,但更多智者会更辩证及客观地学习和引进西方艺术精髓。我现在做的中国山水也是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语境,通过西方油画材料的技术技巧来表达中国式的审美和境界。 

油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决定了它要用到各种特定媒材,现代绘画方法更多元、更包容,综合媒介的普及标志着除油画特定画材外,还可增加丙烯、布、泥、金属等其他各种不同的物质,借助它们在画布上进行创作表达,这更有利于油画中国化实践中的表现与创造。当然,材料的表现力多存在于形式,更需要有国学素养和文化素养,要对中国哲学思想、审美标准、诗歌等综合性文化内容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否则,就仅仅是一种形式的改造和变化,很难彰显中国气派与国家精神。


《树色泉声》


例如蔡国强等当代艺术家用传统符号进行创作,以我国四大发明中的火药为表现形式来进行艺术创作。他的作品形式富于当代性,创作理念和材料又极具民族特色。再如艺术家徐冰用中国文字进行改造,解构、再创造,从中国文化的最基本的元素入手进行关于中国哲学思维的艺术创作。还如艺术家吕胜中用民间的剪纸,经重置重组后展现出新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意图。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家,都是在研究和借鉴中国文化进行创新。 


《飞流直下三千尺》


另一方面,在798地区和某些画廊里虽然一部分年轻人谈的是创新、当代、新的绘画语言,其实更多还是在复制海外已有绘画语言和模式,略感浅薄,缺乏厚度,实际上与创新无关,只不过借由西方形式语境,生硬附着上国人形象而已。我相信他们有意愿也有能力去创新,但新时期商业因素背景下,各种受困因素频频,画他人之所需,这便没有了任何意义。艺术创作在于真诚追求,在于刻苦实践,在于不懈创造,若仅为求迎合某种目的,那便无从谈起实践与创新,艺术的中国化创新要从更深层次去挖掘真正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气派! 

(来源:微信公众号画舫712



联系我们
校友会秘书处电话:0591-22867068,22867028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0591-22867003
邮箱:wlb@f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