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我们看到美的图像能够快而直接地打动心灵,让人们感觉到除了自己眼前的天地田园之外,还有许多想象的世界。
观众提问范迪安
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考的是“转基因鱼”
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的考题是什么?
且看范迪安如何解答
如果给您一次穿越的机会,
您最想与哪个时代的、
哪一位艺术家,
面对面地去批评一下他的作品?
范迪安:在我这个专业领域里,其实经常是与古对话的,如果说穿越,不要穿越太远嘛,就穿越个300年吧,如果能与石涛进行一次对话,大画家石涛。
真心为你捉急啊,小撒...
“石头的石,涛声的涛”——石涛
小撒,是本尊啦...
范迪安讲啦:“中国十个大画家,本尊必在其列哦”
石涛《深山秋水图》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越是没有功利的审美,你就越能够获得美的魅力和力量,也对美好的世界报以更多的憧憬。
◆ ◆ ◆
弟子欲受灌顶者,应具十德。是灌顶具支分之随一也。一、信心,阿阇梨观彼现在之根性或久远之因缘,于此不思议之缘起三种秘密(即三密)诸法便中,直信无疑,能无怖畏,乃堪摄受也。二、种姓清净,可为婆罗门等四种大姓者,若是旃陀罗等,则以家法相承,习行不清净事之故,性弊恶多,若为作传法灌顶,使流通大法,则轻慢他,或成匮法之因缘,即如比丘之受具,亦宜简去毁辱众僧之极卑下姓也。若但为结缘受法,则非所论。复次,若久远以来曾有发菩提心之因缘,则是生于如来种姓中,最为殊胜。三、恭敬三宝,于佛法众僧起淳厚谦下之心,常好亲近供养,尊重赞叹,可知是人有前世行过之因缘也。四、深慧严身,如是等于虚空之无边佛法,非劣慧者心器所能堪,故以智性深利自为庄严者,乃可为说也。五、堪忍无懈怠,此是有所能堪而无所退屈之义,梵音与忍辱不同。谓求法之因缘,种种艰苦之事,皆能作之,假令一度不成,复更发迹而修之,如誓挹尽大海而后已,若人之志性如是,则可传法也。六、尸罗净无缺,于在家出家之律仪,乃至于本姓受之诸禁戒,随所奉持,深心防护,无有缺毁,若具如是之性则虽未入三昧耶平等大誓,亦当恭顺无违,故堪传法也。七、忍辱,于内外违顺境界八种大风,其心安忍,无所倾动,可知是人必不犯持明之重禁,作不利众生之行(此十重禁之第四也),故堪传法也。八、不悭吝,于所有财法常念惠施,于来求者,心无鄙吝,可知是人不犯持明之重禁而悭吝正法(此十重禁中第三),故堪传受也。九、勇健,即是阿阇梨中之德,勇健之菩提心之种姓,于行道时,遇种种可畏之色声,亦心不怯弱,乃至出生入死无怖畏之想,正顺于菩提萨埵大人所行,故可传授也。十、坚愿行,此是要心之愿,梵音与求之愿不同,如自立志每日念诵三时,则终竟一期,虽遇种种之异缘,亦无间绝,如是事有终始则善行菩萨之事时,亦不亏本誓,故堪传法也。然此所说弟子之十德,若兼备者,甚为希有,但有所偏长,可望匠成,即应摄受。又如声闻之受具时观察种种之遮难,如所谓太小太老色貌瑕疵诸病患等。是恐白衣之嫌呵故也。今此摩诃衍,即不如是,但使道机可济,则虽有诸余过失,亦皆所不观也。见大日经疏四。
弟子欲受灌顶者,应具十德。是灌顶具支分之随一也。一、信心,阿阇梨观彼现在之根性或久远之因缘,于此不思议之缘起三种秘密(即三密)诸法便中,直信无疑,能无怖畏,乃堪摄受也。二、种姓清净,可为婆罗门等四种大姓者,若是旃陀罗等,则以家法相承,习行不清净事之故,性弊恶多,若为作传法灌顶,使流通大法,则轻慢他,或成匮法之因缘,即如比丘之受具,亦宜简去毁辱众僧之极卑下姓也。若但为结缘受法,则非所论。复次,若久远以来曾有发菩提心之因缘,则是生于如来种姓中,最为殊胜。三、恭敬三宝,于佛法众僧起淳厚谦下之心,常好亲近供养,尊重赞叹,可知是人有前世行过之因缘也。四、深慧严身,如是等于虚空之无边佛法,非劣慧者心器所能堪,故以智性深利自为庄严者,乃可为说也。五、堪忍无懈怠,此是有所能堪而无所退屈之义,梵音与忍辱不同。谓求法之因缘,种种艰苦之事,皆能作之,假令一度不成,复更发迹而修之,如誓挹尽大海而后已,若人之志性如是,则可传法也。六、尸罗净无缺,于在家出家之律仪,乃至于本姓受之诸禁戒,随所奉持,深心防护,无有缺毁,若具如是之性则虽未入三昧耶平等大誓,亦当恭顺无违,故堪传法也。七、忍辱,于内外违顺境界八种大风,其心安忍,无所倾动,可知是人必不犯持明之重禁,作不利众生之行(此十重禁之第四也),故堪传法也。八、不悭吝,于所有财法常念惠施,于来求者,心无鄙吝,可知是人不犯持明之重禁而悭吝正法(此十重禁中第三),故堪传受也。九、勇健,即是阿阇梨中之德,勇健之菩提心之种姓,于行道时,遇种种可畏之色声,亦心不怯弱,乃至出生入死无怖畏之想,正顺于菩提萨埵大人所行,故可传授也。十、坚愿行,此是要心之愿,梵音与求之愿不同,如自立志每日念诵三时,则终竟一期,虽遇种种之异缘,亦无间绝,如是事有终始则善行菩萨之事时,亦不亏本誓,故堪传法也。然此所说弟子之十德,若兼备者,甚为希有,但有所偏长,可望匠成,即应摄受。又如声闻之受具时观察种种之遮难,如所谓太小太老色貌瑕疵诸病患等。是恐白衣之嫌呵故也。今此摩诃衍,即不如是,但使道机可济,则虽有诸余过失,亦皆所不观也。见大日经疏四。
问:如果给您一次穿越的机会,您最想与哪个时代的,哪一位艺术家,面对面地去批评一下他的作品?
范:这个题目我喜欢。其实在我这个专业领域里,经常是与古对话的。如果说穿越,也不用穿越太远,就穿越300年吧,与石涛进行一次对话。他提出绘画应该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这样一个像生命的成长过程。他好像有点先知先觉,他预示着现代社会里我们可以看到了艺术作品的发展。如果我和石涛对话,我们一起来预测600年后,也就是再过300年以后的未来,也许这很有意思。
看待一幅艺术作品,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前两年我在梵高最后生活的地方住了两天,就一个人在那里走访。走的过程中我发现熟悉的梵高画中的景象就在那里。那片麦田还在那里种着,梵高当年画的那些乌鸦还在飞,这就是穿越。你感觉到在这里你看到了你和梵高同一个视觉、视点看到的同一片麦田和天空。在这个意义上这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震撼,大概审美就给人一种享受加震撼的混合。
清 石涛 秋江独钓图
问:怎样看待千篇一律的美?
范:千篇一律就不叫美,现在出现的千篇一律的追求,甚至一种风靡,肯定是一种误区。随着我们社会文化宽容度的增加,随着人们在美的观念上更加个性化。我想我们这个社会就越来越能够容忍或者说承认各种存在,彼此的欣赏是审美很重要的出发点。
问:设计师如何与客户沟通审美标准?
范:这个问题可能是设计专业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和客户沟通。最好的办法是你先准备一些设计的书籍杂志送给他,让他先去看一看,再坐下来跟他谈。你首先先要把他有关设计的,通常讲的品位,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如果在品位上与你落差太大,那么到头来就是他很痛苦,你更痛苦。虽然听起来不现实,但是如果设计师坚持这一点,真正的客户会非常尊重你,要不然他就是个伪客户。在当今的社会中,设计非常重要,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加强设计,特别是能把设计和我们的制造结合在一起,那就真正是真正的中国创造。
清 石涛 秋江泛舟图
问:怎样看待一些“不按套路出牌”的作品?
范:当我们面对艺术的大千世界,困惑总是多于欣然接受,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个是我们可能自身的整个艺术知识还不够完全支撑。第二个的确是有一些被称作艺术家的人,可能没有真正的从事艺术的研究。他一味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认为是功到渠成了。但实际上,艺术的创作是要经过磨练的。当然另一方面,也需要所有的观赏者去多做一些了解。
我还想说,为什么我一开始讲大家不要盯着手机屏幕看,因为手机屏幕的看画只是看个大概。艺术品一定要去看原作,看原作才能近看、远看、宏观的看、微观的看,尤其是安安静静地往里面看。这样你就能够对这个画,这个作品有更多的认识。如果是雕塑的话,你还可以围着他看,所以贴近原作是非常重要的。
清 石涛 望远图 桐荫书屋图
清 石涛 荷花
清 石涛 春江垂钓图
清 石涛 独树老夫家
清 石涛 松涧听泉图 立轴 纸本
清 石涛 1684年作 松壑听泉图
清 石涛 江村消夏图
清 石涛 兰竹当风 立轴 纸本
清 石涛 兰竹芝石图 立轴 水墨纸本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现代艺术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