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福建日报】李建平:开拓马克思主义经济竞争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发布时间:2014-06-09浏览次数:130

开拓马克思主义经济竞争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访福建师范大学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平教授

 

 

李建平教授

■学者名片

李建平,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带头人,同时兼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学方法论、区域经济发展等,已撰写、主编学术著作、教材60多部,科研成果曾荣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奖、第六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多项,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福建省劳动模范、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

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到省域、全球环境竞争力,从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到世界国家创新竞争力,8年来,福建师范大学李建平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关于竞争力的系列特色研究,究竟有什么理论意义,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有何价值?6日,围绕上述问题李建平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发展竞争理论,拓展新领域

“竞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竞争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规律,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规律。离开竞争规律,市场经济就不成其为市场经济,研究市场经济不研究竞争规律同样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李建平说,竞争就必然会涉及竞争力问题,就好像讲生产必然会讲到生产力一样。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竞争更多的是讲企业和产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产业是否有竞争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种经济主体,行业是一种经济主体,区域也是一种经济主体,区域包括县域和城市,这些都有人研究了。福建师大的团队最终选择了之前还没人深入研究的省域问题。

“省域能充分地体现中国的特色。在国外,要么国家很小,像新加坡,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国家,所以没有再分什么省域;要么国家很大,但它们省域的作用和管理和我们不同。中国的省域是一种行政区划,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既有市场的作用,又有政府的作用。目前正在推进的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李建平说,省域竞争力也只有中国才有,这个问题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全方位、多视角地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评价、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学界定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按照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公正性、可行性、可比性的原则,建立起比较科学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李建平说,任何一门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内,都有一个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者都很重要。关于竞争力的研究,除基础研究之外,更侧重于应用方面的研究。应用研究涉及事物的机理、结构、评价、对策等问题,因为它不局限在一个方面,可以由此延伸出很多的分支出来。

“所有这些竞争力问题,包括对指标体系的设定都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基础之上,开拓了竞争力研究的新领域,也赋予了这一研究的时代责任。”李建平说。

◆丰富研究内容,开辟新视野

“我们开展的省域环境竞争力研究,从竞争力的角度理解环境,赋予环境竞争主体的地位,把环境这一抽象的空间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在明确环境竞争力概念的前提下,确定环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研究内容,从固有的环境问题研究和一般的环境评价中,探索了一条环境问题研究的新路径,从而形成环境竞争力研究的独特视角。”李建平说。

他们构建的指标体系兼顾创新和竞争力两个方面,充分考虑了当前世界各国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反映了世界各国创新竞争力的状况和水平。同时,紧密跟踪国际前沿,着眼未来,不断创新,将最新的内容纳入指标体系。“这样一种研究,继承和推进了现有的国家创新理论,拓展了国家创新能力研究的新视野。”李建平说。

对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研究,他们重视从大区域经济竞争和发展的角度研究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问题,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开辟一个新视野。《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蓝皮书》在国内第一个全面开展对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四大区域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揭示出各大区域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发展差距及其相对差异性,为优化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关系和统筹区域发展开辟了一个新视野。

“我们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开展了8年,已连续出版8部《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蓝皮书》。”李建平说,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为各省(市、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打破学科界限,探索新方法

这一系列特色研究,融合了多门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实现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推动了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突破和创新。

“学科的发展应该是交叉的,这样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学科发展高度融合,比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不能就环境研究环境、就生态研究生态,要把研究领域加以扩充。”李建平说,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吸收了区域竞争力、比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基本理论;融合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建立一套既包含一般性竞争原理,又能全面反映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正是融合了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形成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并为经济学和相关学科提供了新的理论营养。

在学科交叉研究中推进理论创新,促进学科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贴近实际。李建平说:“比如,给政府部门提供咨询,不能光说经济学理论,更要解决实际问题。老百姓也一样,他们不光听你们怎么说,最终还是要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如果单靠一个学科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

“多学科发展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这并不意味着将原来的学科打乱,而是和多学科研究者进行广泛地合作,比如国家创新竞争力研究,我们就跟科技部的研究人员合作;环境竞争力研究,我们就跟环保部的研究人员合作;如果以后搞文化创意研究,我们就跟搞文化产业的研究人员进行合作,这样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研究之路也会越走越宽。”李建平说,理论研究既要遵守学科界限,又要超越这种界限,唯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条创新之路。(记者 树红霞)

(来源:福建日报 2014-05-12 11版 求是)

联系我们
校友会秘书处电话:0591-22867068,22867028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0591-22867003
邮箱:wlb@f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