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谊

百年学府的历史见证人——记年高学富的陈祥耀教授

发布时间:2017-10-13浏览次数:1272

徐金凤  涂元济  

  

福建师范大学今年欣逢110周年大庆。1907年,清朝末年宣统帝师陈宝琛(1848—1935)在福州创办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直至1949年解放前后,由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立海疆学校和福建省研究院等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建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它是闽省最早成立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全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

陈祥耀先生,字喆盦,1922年生,今年正值九十六大寿。我们说他也是福建师大百年老校的历史见证人之一,有如下原因:(1)他自1954年调入我校中文系(现属文学院)任教,直至1992年退休,退休后还带完未毕业的研究生;又时常接受、参加校院邀请办理的任务和活动,如2007年我校“校训”最后决定的一次会议,“立诚致广”四字就是由他提出的;文学院所编的《清诗选》出第三版也是由他修改、补充的;有些教师在研究上有疑难问题,也常请他帮忙解决;他热爱师大,希望看到师大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他经常到文学院走动,又是校图书馆经常在馆的老年读者。(2)他很早就研读陈宝琛的诗歌创作和书法,在1949年所写《论闽诗绝句》(见《喆盦诗合集》),就这样赞扬陈氏:“神寒骨重弢庵字,诗笔沉潜亦似之。谁解哀时饶血泪,风华绝代《感春》辞。”(3)他是我校现在年龄最高的退休教授,长期地见证我校规模由小到大的发展情况,如解放后长安山校舍的初建、扩大和增减,直至旗山新校区的建立;参加一系列的政治运动,见过较多的人事和学风的变迁。(4)早在1948年他已是国立海疆学校的讲师。海疆调入我校的教职员中就有先前教过他的老师(包树棠教授)、他在海疆教过的学生(林瑞泰副教授),及其他同事(如文焕然教授等)多人;协和先前老教师的著作,他读过不少;毕业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陈懋恒教授(陈宝琛侄女),是他的老师;历史系的刘蕙孙教授、徐宗元教授、美术系的宋省予教授,是他的好友;熊德基教务长,和他有文字之交。可惜这些人现多作古,知者较少了。

十年前,福建师范大学校报刊载《陈祥耀:我们的“吉祥三宝”》一文,称赞陈先生是福建师大文学院院宝、学校校宝和师生心中的尊仰宝,文章套用当时风靡一时的“吉祥三宝”歌曲,称扬祥耀先生,没想到该提法很快就被“百度”互联网广为传播。虽属谐趣,却也名副其实。陈祥耀教授不愧为负有盛誉的闽省“国学”名师,他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元明清分支的编辑(清代诗文词部分)、撰稿工作;又参加《鲁迅全集·古籍序跋集》的注释、定稿工作。这两个重大项目的圆满完成,足以说明他的学术声望。2016年国家人民出版社为陈祥耀教授刊行《喆盦文丛》三大卷,上卷含《中国古典诗歌丛话》、《唐宋八大家文说》、《五大诗人评述》;中卷含《喆盦文存》、《喆盦文存补编》;下卷含《诗词例析》、《儒道思想论集》、《哲学文化晚思录》。

《中国古典诗歌丛话》一书以传统诗话形式,系统地评价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书中将传统的对诗歌作品细致的品味和比较赏鉴的方法,发挥到了极致。北京大学陈贻焮教授评赞该书云:“以诗话之精微,阐诗史之宏富,苟无妙悟卓识,何能成此伟著?”袁行霈教授评:“见解之高,文字之妙,有非常之人所可及者。”台湾淡江大学陈冠甫教授也评:“论析精辟独到,文字精覈老练,果有高出坊间一般之文学史处。”《唐宋八大家文说》对每一家先总说而后分文体予以评说,在钩玄提要之外,对代表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中又广泛“采录古人评语”,以“广读者之心思耳目,为涵泳自得作对照”。这点作法与《中国古典诗歌丛话》相同:参衡借镜,“取则他山,实会在我”,从而导引出自己的见解。祥耀先生是位文章高手,他有两付笔墨:文言文写作和白话文写作。《中国古典诗歌丛话》、《唐宋八大家文说》用文言文撰写,典雅精洁,句法多变,腾挪辗转,而一气贯之。《喆盦文存》及其续编中文章大多为白话文,简练明畅,琅琅上口。从文学观念、治学方法上说,这两部书,既继承传统治学方法,又吸收了新的文学思潮、观念,从而使先生的学术研究展现新面貌,开放出崭新的异彩。如《我国古代文论的“风格”研究》、《说“意境”》、《我国古代文论的朴素辩证法》等,都能在百家众说中提出自己的新鲜见解,尤其《我国古代散文三种特殊的语言功能》一文,道他人之所未道,是对古代散文语言功能的重要发现。先生之所以能臻此妙境,我们认为就是得益于他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柢,又能吸收新的文学观念的缘故。下卷中的《诗词例析》是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发表的古典诗词鉴赏文章的结集,最突出的特点是先生将自己诗词创作体验融入古代诗词家的创作过程之中,体味古代诗词家的创作心态,感受其感情的流动,把它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原校长陈一琴纂辑的《诗词技法类编》(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1月刊行)采摘《诗词例析》有关诗词技法的论述达十一则,而孙绍振教授称誉《诗词技法类编》为“传世之作”。这是福建师大校园里的一则学术佳话,从此也可见《诗词例析》的成就及其影响。至于陈先生有关我国古代哲学的文章也有自家见解,这里暂不详论。

陈祥耀先生年少时就喜爱旧体诗歌创作,迄今已八十余载,从未辍笔。他早有诗名,被人誉为“泉州才子”,如今已是福建省诗坛元老。他现仍为中华诗词学会名誉理事、中国韵文学会、福建省诗词学会顾问。1986年和2001年祥耀先生以手书《喆盦诗集》、《喆盦诗合集》先后行世。各体皆备;内容则涉及国家大事、社会民生、历史兴替、壮丽山河、师友情谊、诗坛评章等,而贯穿始终的思想核心是爱国爱民,他晚年病中吟有《病榻哀望》一诗云:“思潮德赛共欢迎,百载神州未竟行。政治良知留底线,天心人命两安宁。”青年时期,先生诗作即以祖国、人民为念。1946年撰成《抗敌行》抒发抗敌意志、爱国情怀。作品以“芦沟桥上悲风起,举国甘心杀敌死。置之死地而后生,吁嗟抗敌从此始”开篇。接着写后来各次重要战役,直至抗战胜利后的感想为止。它是当时发表最早的反映抗日战争史事的长篇巨制,先刊于《泉州日报》,后转载上海《大公报》、南京《国防月刊》。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陈先生欢欣庆祝:“失土重归隶国门,几人家祭慰忠魂。”(《庆祝香港回归》)“历尽沧桑四百载,终销卧榻旧鼾声。”(《庆祝澳门回归》)《高擎赤帜起雄风》绝句组诗中说:“数载阴霾力扫驱,中兴气象日昭苏”,“刍荛献句原堪笑,不做神人袖手人”等,抒发了作者爱国的情怀。他对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挫折、失误,也有冷静的观察和批评,如《反思》、《偶成》六绝句(1968年作)、《文革》、《清队》、《莫嗤》等。诗人的爱国情怀也表现于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初游西湖》描写西湖一天内早、中、晚不同景色之美:“破晓我来时,烟雨细欲无。空濛成一气,淡妆百难摹。亭午便放晴,晴色稍秾敷。惊对吴宫艳,虢淡兼环腴。谁言工颦蹙,天然佚态愉。入晚荡明月,置身冰玉湖。楼台兼水木,写照广寒图。”《游黄山》先写“黄山之奇奇在峰,黄山之富富在松”,再写“若论峰势围成阵,松乃千军与万骢。有时云来如潮海,驱使万象入鸿濛。兜罗棉中莫久伏,破之而出森崿锋。萦青绕白隐复现,峰姿松态真难穷。峰松得云恣幻化,云亦飘忽如仙踪。峰松与云为离合,惊人魂魄荡人胸。”先对黄山之峰与松具体描绘,然后峰松合写。诗人的生花妙笔,在静态的峰、松之间又加入飘忽幻化的云,化静为动,这样,整座黄山飞动起来,产生惊心动魄、激荡心胸的艺术效应。如果说西湖一诗细致、妩媚,具阴柔之美的话,那么黄山一诗气势恢宏,取景阔大,富阳刚之美。

陈先生诗集问世后,好评如潮。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评:“迥异时流,为数十年中所罕睹,传统诗歌,不绝如缕者,其在斯乎?起一代之衰者,其在斯乎?集中各体俱佳,且有深厚时代气息,古风感事抒怀,堪称一代史诗;律诗稍近同光,而清峭拔俗,自具面目;非别具诗才、深于诗工者不能为此。”刘逸生编审评:“以雄健之笔,挥写山川,记述时局,积四十年成此巨著,直为诗坛增史诗一页也。”“情深境老,有同光之健笔,参定盦之奇气。”

祥老《苏州参加清诗研讨会》诗末联云:”“我是闽人非闽派,未防冷峭味同光。”这可看作陈先生诗歌艺术风格的自我评价。他的诗作具有“同光体”韵味,风格是博采众收而自成一家,既有艺术突围,又有诗艺创新。

陈祥耀先生“自幼爱好书法”,至今已有八十余年了。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有由福建美术出版社等出版《喆盦书法选》一至六集,由河南大象出版社刊行《胸罗卷轴,笔落烟云—陈祥耀先生诗书集》等。七集《喆盦书法选》,内容多写我国古代诗人名篇,其中最有特殊意义的是第五集选写自白居易及其前后到清代的吴伟业、王国维、王闓运等近于“长庆体”,代表“长庆体”的七首歌行,供人合读,好像是此类诗的“经典”选集。书写先生自家诗什,则诗书合璧,堪称双绝。王蘧常教授评为“诗精笔劲,同臻妙境。有才有度,渊渊万顷。”陈先生书法有行书、楷书、隶书、魏碑诸体,而以行楷为主。他习字从欧颜入手,而又博采众长,形成自家风格。他的书法既有雄的一面,也有秀的一面,就整体而言,以雄健、苍劲为主,但隐含秀逸之气,形成雄秀兼具书风。他的书法成就是巨大的,是老辈书法家的一个代表。

陈先生不仅是书法家,而且是独具只眼的书法评论家。著作有《书法庸言》、《继承汉字书法传统的历史使命》、《略谈翁松禅的书法》和《当代论书绝句》等。他认为书法功能具有二重性:既有实用功能,也有审美功能。学习书法须按部就班,不能随意跨越。书法从记事、传递信息的使用功能发展到富有美感的审美功能。他强调要在继承中创新。书法也要努力做到“读书万卷始通神”。书法成就,一面要靠运笔的锻炼功力,一面要靠审美境界的不断提高。习书者经过长期努力,应当立志做多读书、有修养的书法家。

《陈祥耀教授治学及诗书创作评论集》将于福建师范大学110周年大庆来临之际,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刊行,读者从该书的评述中可见作为学者、诗人、书法家的陈祥耀教授的非凡成就和出彩人生。  

  

(徐金凤 文学院副教授,涂元济 文学院教授)


联系我们
校友会秘书处电话:0591-22867068,22867028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0591-22867068
邮箱:wlb@f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