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谊

“最美奋斗者”陈征:“我始终对《资本论》研究充满信心和动力”

发布时间:2019-11-22浏览次数:870

文/宣传部 乐华斌


“我始终对《资本论》研究充满信心和动力。”91岁的陈征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理论最大的魅力,就是可以洞穿古今,具有深远指导意义。一辈子都在研究《资本论》的陈征对理论有独到的领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察中外之理,成一家之言”,是陈征写给自己的座右铭,悬挂在他家的客厅,见证了他一生都在钻研一门学科的努力。岁月将他的青丝染成白发,却从未动摇过他的初心。他用自己的初心、选择和坚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诸多开创性的工作,谱写了一曲精彩的奋斗者赞歌。陈征教授荣获“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实至名归。学校先后举办“观看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立德树人·陈征》纪录片暨座谈会”“致敬‘最美奋斗者’陈征教授座谈会”和陈征教授先进事迹报告会,以颂扬他的先进事迹,激励后学。


“我边学边教”:陈征与《资本论》的不解之缘

“陈征一生跟《资本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在全国我觉得都少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主任、我校原校长李建平在接受央视纪录片《立德树人·陈征》采访时说到。

1928年,陈征出生于江苏书香门第。抗战胜利后,陈老师考入无锡国专学习文史。在那期间,他读到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虽然那时年少还读不太懂,但没想到,从此和这本书结下了一生的缘分。”陈征说。据他的学生黄瑾介绍,陈征在无锡国专期间有次正在偷偷地看《资本论》时,一位同学从身后拍他一掌说:“你想做资本家吗!”他说:“这书是反对资本家的,我怎会当资本家呢?”可见那时他就已经抓住了《资本论》的要义。

新中国成立前夕,各行各业急需一批经济管理干部。陈征所在的苏南公学特设企业财务管理系,旨在培养经济管理人才,但师资匮乏,国内政治经济学课程也没有统一的教材。“我边学边教。”年轻的陈征满腔热情地承担了这个任务,从此开始了长达70年的《资本论》研究之路。

1955年,陈征到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工作,主讲课程之一正是《资本论》。为此他将讲稿进行了七八次修改,后来被省委宣传部排印出来,发给学校学员及各县的讲师团作参考,效果明显。而这些讲稿,正是后来《〈资本论〉解说》一书的雏形。三十年的思考和积淀,使得陈征得以较快地将党校上课时期的讲稿进一步整理、修改,定名为《〈资本论〉解说》陆续出版。到1981年《<资本论>解说》5册完稿,共144万字,是我国对《资本论》系统解说的第一部著作。1988年,陈征从我校退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马克思经济学研究。

去年,陈征在德国柏林获评“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他很自豪,“因为这是世界的奖项,说明世界认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研究,也把中国对《资本论》的研究推向了全球”。之后,他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界德业双馨专家学者”。


“模范工作者”:培养了一代经济学人

从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陈征先后在苏南公学、福建省委党校、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取得一大批优秀的教学成果,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1952年,24岁的年轻教师陈征被评为全校五个“模范工作者”之一,学生们还专门开了课代表会讨论他的教学特点,并写了《我们的陈征老师》一文刊载。

1978年改革开放后,社会上掀起学习《资本论》的热潮。但因《资本论》比较难懂,迫切需要通俗的解说本。陈征的《〈资本论〉解说》一书,正满足了这种需求,特别是当时被中宣部点名说《〈资本论〉解说》好懂后,书稿便一印再印,由初版三千余册增印到14万余册。同时作为教材被全国各地学校广泛使用,培养了一代经济学人。

陈征来到福建师大后,开始招收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经济学领域的人才。在学生眼里,陈征教授是一位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师长,是集多种知识和才能于一身的大师。

据他的首批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原经济法律学院院长铁民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我校经济学科的基础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时任我校校长的陈征决定,可以让研究生去国外“访学”“进修”,学院予以差旅费和住宿费报销。这让当时的研究生受益良多。

陈征80多岁高龄时,还坚持给博士生讲课,一讲就是半天,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引人入胜。据他的学生、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李建建教授回忆,陈教授经常告诫学生“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陈征教授先后担任导师亲自指导博士生五十余人,硕士生近百人。其中,任省部级以上干部者近十人,厅局级干部约二十余人;任教授博导者约三十余人,任大中型企业领导者近十人。他们在治学、从政、经商等方面都取得杰出成就。

陈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专门人才培养,可谓是殚精竭虑,矢志不渝。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等荣誉称号。“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这句话形容他的教学生涯,想必再贴切不过了。


“我不需要退休”:要让经济学的传统传承下去

“我还没退休,也不需要退休。”座谈会当天,面对记者的采访,92岁的陈教授思路清晰,对答如流。学生们说,尽管高龄,他仍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关注现代经济尤其是科技的最前沿、最尖端的信息,还经常指导学生的课业。

1979年,陈征教授敢为人先,学校率先面向全国招收了11名政治经济学研究生,而那时全省共招生30名。我校成为全国第一所招收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的高校,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大举动。到1992年学校共招收了九届57名研究生,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质量研究生。

师资力量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优秀人才培养上,80年代陈征老师带领创出了一条独特的师资队伍建设路子,即创造条件让一大批中青年出国进修访问,其中一部分成长为新一代学科的学术带头人。1983年是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全国掀起了学习、研究和宣传《资本论》的热潮。这一年陈征教授担任了福建师大校长,加快了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步伐,主编了两套《资本论》相关丛书,即《资本论》研究丛书和《资本论》教学参考资料丛书,在全国影响很大。

陈征自1979年开始招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生,标志着学科建设的启航。1993年政治经济学博士点获批,我校的学科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95年评上福建省211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申报教育部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获批,全国仅13所。1999年获得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又是全国高师院校、地方院校第一批。2005年获批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我校经济学科很早便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2017年经济学院获批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全国仅七个。“这些成就是如何得来?其优势和特色是什么?未来发展的道路在哪里?要回答这些问题,都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陈征。”郭铁民教授在报告会上说。

“陈征教授为创立和推进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呕心沥血、不遗余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连211都不是的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会这么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陈征老师这样杰出的学科领军人物。”李建平教授在报告会上掷地有声地说到。“我校理论经济学能有今天这样的地位,是三十多年来几代经济学人努力拼搏的结果。”李建平教授曾经在2011年接受校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而如今再回头看,这几代经济学人的培养和学术传承,无疑都离不开陈征教授。

“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统传承下去,这是每次与陈老师见面时他的殷殷叮嘱。”黄瑾教授在报告会上说。陈征退休后,从1996年开始,古稀之年的陈征又和学生们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理论”和“现代科学劳动理论”,回击“资本论过时论”。2017年,他的继任学术团队和他一起出版了《资本论》研究丛书,共计8种、12册,总字数达500多万字。他们为经济学科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重要的传承和发展。我校更是被学界誉为“南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在当代并没有过时,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相信,有陈征教授这样“还不需要退休”的学术精神,定能继续鼓励和影响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发展。




(校报663期)


联系我们
校友会秘书处电话:0591-22867068,22867028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0591-22867068
邮箱:wlb@f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