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抒怀

黄寿祺教授慧眼识佳作——林海权请教闽省诗坛耆宿黄寿祺教授撰写古体诗的几段佳话

发布时间:2016-05-17浏览次数:1133

                                     徐金凤


林海权,1930年生,福建惠安县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汉语教授、学者,诗人。1948年毕业于仙游师范学校,做过小学教师。1955年保送入福建师范学院(今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高训班(享受本科生待遇)就读,1956年毕业后留系任教。19639月至19652月赴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进修。1974年至1979年,在省李贽著作注释组注释李贽的《焚书》、《续焚书》,任第一小组组长。1979年到1993年退休前出任福建师大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笔耕不辍,成果丰硕,主要著述刊行者有:《诗词格律与章法》(海峡文艺出版社)、《古汉语研究论集》(北京语文出版社)、《李贽年谱考略》(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二版)、《杨时集》点校(福建人民出版社一版、北京中华书局修订本)、《沈文肃公牍》点校(福建人民出版社)、《小山类稿》点校(福建人民出版社)、《杨时故里行实考》(合作)(福建人民出版社)、《<战国策>选》(注译本)(福建教育出版社)等。撰有《论近体诗产生的年代》、《论仄韵近体诗》、《谈六言近体诗的格律》、《论六朝新体诗产生的历史条件》等文。他首次提出五言平韵与仄韵近体诗都产生于六朝,七言平韵近体诗产生于六朝陈、隋而完成于初唐,把近体诗产生年代向前推近百年。他还第一次全面地阐明七言仄韵近体诗和六言平韵近体诗产生于唐代,并完整地拟出五、七言仄韵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与六言平韵、仄韵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被称为是当代研究近体诗格律有所发现并有重要创新的一个人。林海权为中国李贽研究学会(筹)理事、泉州市李贽研究学会顾问、福建语言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诗词学会会员、东南诗刊顾问、螺阳诗草顾问。

林海权入大学时,黄寿祺教授已担任中文系主任兼中国古典文学教研组主任,19799月至19847月,任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海权执教时,系里很快就将古代汉语的教研重任托付给他。期间,他承惠黄老教泽,受益良多。上世纪五十年代,古典文学教研组刚留下的几位助教在进修计划中规定要听黄主任的专书课,林海权得知后,主动提出要旁听黄老的课,获得同意。那时大约有十人左右(包括校外的数人)听课。每星期安排一个晚上在黄老家里上课。在几年的时间里,听黄老讲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楚辞》和《古文观止》等专书,为海权的古汉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林海权好学,潜心学术研究,著有两部年谱,校过五部古籍。其代表学术著作《李贽年谱考略》即得益于黄老的指教。撰著《考略》一书,起因于省李贽著作注释组的需要。时黄寿祺教授为注释组的总顾问,要做好此项工作,需编一部较详细的《李贽年谱》,即将此任务交与海权来完成。该书从确定书名、提出考证的写法、阐明《考略》的特点和作用、鼓励争取公开出版,到审阅初稿,撰写序文等各方面均得到黄老的指导和帮助。此《考略》是一部在国内外都有巨大影响的学术专著。黄寿祺教授在《序》中称:“余观其书,取材广博,体例甚备,以诗文编年为基础,考辨精详,往往胜于旧谱。……能补苴前人之罅漏,而于后之研究有所启发,可断言也。”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园教授在《增订版序》中称道此书“考虑细致而周到,宜乎为学界之所重”。林海权被称为研究李贽的功臣。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庆元教授在推荐意见中说:“《李贽年谱考略》凡四十万字,是目前海内外分量最重、水平最高的一部李贽年谱,也是一个世纪以来研究李贽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近来研究李贽有‘南林(海权),北张(建业)’之说,依本人之见,此书的学术水平要超过《李贽评传》(张建业著)。……此书材料丰富,考证精当,纠正了前人不少错误,提出了许多新鲜见解……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学术著作。”以下谈黄寿祺教授对林海权诗作的批评和指导。


《读海权诗稿漫题一绝》

海权在进大学之前就已喜爱写作古体诗歌。在福建师院就读和执教期间(其中包括到中山大学进修期间),平时仍爱写点诗词,但从未敢轻易示人。“文革”中1969年因“备战”关系,学校移迁到建瓯县南雅去继续进行“清队”和“整党”时,海权和黄老住处相邻,中文系有个学生叫邹宗彬的,常来向黄老请教古典诗词写作。海权有时也凑过去旁听,顺便呈送《南雅杂咏三首》请教,其中第二首诗如下:

南雅即兴

建溪百折下延平,南雅风光倍有情。

远濑传声知夜静,晓窗寒雾识冬晴。

上山伐木誇身健,傍岸濯衣喜水清。

露润麦苗青欲滴,工农方向是前程。

                                                  (后入编全国《国学大赛金榜集》)

此诗平仄拗救,对仗工整,诗律甚细。黄老看到他会写诗,很高兴,立赋一首《读海权诗稿漫题一绝》,写在小纸条上递给他。诗写道:“晴窗展卷读新声,字斟句酌见性情。年少多君诗律细,顿教老眼霎时明。”(引文见《易学宗师黄寿祺》一书中林海权《忆念吾师黄寿祺教授》)今天读《杂咏三首》,看出其明显带有当时的时代痕迹,然而,思想内容总体是积极向上的。黄老在很短时间内,立即赋成七绝一首,称赞海权诗作为“新声”,“见性情”,“诗律细”,“霎时明”,从思想性、艺术性两方面都给予热情的肯定。这对林海权来说,是多么难得的鼓励!尤其是《南雅即兴》一首,既抒情又写实,因当时未写“呈黄寿祺教授指教”等字样,黄老修改后,写进自己的本子里,时间久了视为己作而入编《六庵诗选》,其中第四句改作“晓窗近雾卜冬晴”、第七句改作“学习勤劳消暑气”,可谓是二人合作共有的作品。


《忆别小桥》、《趁渡》

林海权说:“在先生的鼓励下,我的诗逐渐写得多了。1972年师大复办,我即将下放期间所写的部分新作呈先生审阅。先生指导十分细心,凡诗中用字重复、对仗不工或有合掌之处,都逐一指出,或径予改正。凡先生认为写得好的诗,就在诗题上加两个圈表示,好联、好句也在其下连画几个圈表示,有时还加上扼要的评语。凡经先生修改的诗,思想性、艺术性都提高了,更能准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此后,凡较重要的诗作,我都喜欢向先生请教,而先生看后,每次总是声明,‘这些意见,仅供参考,不必拘泥’,给我留下了从容思考的余地。”(引文出处同上)

海权将在南雅别后所写的部分诗作呈先生审阅,共有48首。下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两首:

忆别小桥

小桥乍别雨如,容易春光又一年。

长忆奋身冲火海,难忘伐木入深山。

峰林转翠才初住,布谷催耕却遽还。

溪畔红梅依旧否,何时重到立风前!

原载《北京21世纪中国诗人档案》20029月,入选《世界汉诗年鉴》2003年版,《新中国诗词三百家》


趁渡

 ——时惠安“五一围垦”工地正在截流堵港

截流堵港战方酣,胜利声中趁渡船。

隐现任云姑嫂塔,高低逐浪凤凰山。

小车滚滚穿长道,巨石隆隆下急滩。

莲埭归来潮欲满,东风点点洛江帆。

                           (入选《世界汉诗年鉴》2003年版,《新中国诗词三百家》)

《忆别小桥》是1971311日写于建瓯小桥,《趁渡》是1971617日写于惠安。二首均为七言律诗。格律诗歌讲求结构、平仄、拗救、对仗、押韵以及起承转合,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性。黄老对上述二首七律赞誉有加。在每句后均加两个圈表示点赞。前者抒发当年建瓯小桥的生活情致,后者描述当年惠安工地截流堵港的战斗风貌。黄老对《忆别小桥》的评语是:“此诗雅有情致,却见革命精神。”在《趁渡》颔联14个字下都加小圆圈,赞曰:“工律”,此评价是很高的。以上二首七律,后来都入选《新中国诗词三百家》。


《次韵寿之六先生六十》

门墙聆教诲,倏忽十七年。先生逾花甲,往事岂云烟。同学五六辈,春风马帐前。受益良匪浅,清音耳畔旋。时闻歌慷慨,一一著华笺。师少禀家学,向有古人缘。潜心研《周易》,所得轶前贤。惜哉毁兵燹,心中常慨然。惟幸入盛世,日月悬新天。园中百花放,桃李竞争妍。颇觉斯文在,指穷薪火传。改造从不馁,瞑目息仔肩。周宁征途远,春雨意缠绵。不畏崎岖路,毅然上山巅。接受再教育,劝种试验田。劬劳勤四体,学用始俱全。视野顿开阔,归马疾加鞭。鹭江观胜迹,宁沪咏新篇。人老志益壮,欣然革讲筵。但愿永矍铄,更献其力焉。(入编《中华诗词传世大辞典》)

此诗写于1972年。诗中自“惟幸入盛世,日月悬新天”至“改造从不馁,瞑目息仔肩”,黄老在每句后均加上两个圆圈称好。黄老念念不忘要写一首来和海权的原唱。1974527日黄老在海权呈阅的诸诗中读到该诗时写道:“已录副,待和。祺记。”此诗后来获2007年中国诗学创作成果最高成就奖“李杜奖”。

这首诗作海权后来改题为《寿黄寿祺之六先生六十,次笠山先生韵》,说明这是用包笠山先生原诗的韵写的。包树棠(1900—1981),号笠山,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诗人,黄老同事。黄寿祺教授(1912—1990),字之六,号六庵,福建霞浦县人。1935年毕业于中国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系,师事吴承仕、尚秉和、高步瀛、杨树达、余嘉锡、朱师辙等一代宗师。黄老是章太炎的再传高足,因为当时中国大学国学系主任吴承仕教授,受业于章太炎门下。黄寿祺教授为我国著名的一代易学宗师、教育家,其代表著述有:《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易类)、(礼类)》、《周易名义考》、《论易学之门庭》、《易学群书平议》、《周易译注》(合作)、《周易对立变化创新思想中的美学意义》(合作)等。黄老还是福建诗坛耆宿,1988年任福建诗词学会创会会长,1989年任《福建诗词》创刊主编,其《六庵诗选》,1985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刊行。

该诗中“门墙聆教诲,倏忽十七年”、“受益良匪浅,清音耳畔旋”,海权自述入大学就读至1972年受教于黄老。“惟幸入盛世,日月悬新天。园中百花放,桃李竞争妍”,说黄老解放后作为教育家,传道授业,乐育英才,桃李遍布。“潜心研《周易》,所得轶前贤”、“时闻歌慷慨,一一著华笺”,说黄老作为易学家、诗人著述、创作不辍,硕果频现。诗末祝愿黄寿祺教授老当益壮,对教育改革将贡献更大的力量。

林海权这首五言古风实是难得之作:一、当时“文革”尚未结束,黄老仍身处“逆境”,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海权敢于参与黄老祝寿,并敢于写出如此赞赏的寿诗;二、海权的寿诗获得黄老的认可,黄老曾说待后要作“和诗”,只是因他晚年太忙而未能如愿,实为婉惜。


《送我国著名易学专家吾师黄寿祺教授应邀赴美讲学喜赋》

黄老研究《周易》,成果累累,享誉海内外。19902月至3月受美方邀请赴洛杉矶考察并讲学。据美国《1990年华商年鉴(南加州版)》报道,美国易学研究院聘请黄寿祺任院长,“易学——使人类聪明的学问,由世界经学权威、中国大陆著名易学教授黄寿祺先生担任院长,主持讲授易学原理及易经应用等……”。海权说,“先生要到美国讲《周易》,我觉得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先生的光荣,就说我试写一首诗来给您送行如何。临行前,我把一首题为《送我国著名易学专家吾师黄寿祺教授应邀赴美讲学喜赋》的诗呈送给他。诗写道:‘东学西传万里行,而今《周易》庆新生。五洲四海齐相慕,但祝元亨更利贞。’(徐按:元亨,元始亨通;利贞,和谐有利、真正坚固之意)先生看到我的诗用了《周易》开篇《乾卦》中的用语,笑着说:‘还是你有办法,待我从美国回来再把和诗及以前答应要书幅的大字一并给你。’我预祝先生旅途平安。”(见《忆念吾师黄寿祺教授》一文)海权这首送行诗和上述黄老“漫题一绝”一样,都是七言绝句,写得十分切题,《周易》入诗,清新可读。

黄老于是年3月底因病经香港返国,不料,却是患了胃癌,紧急入院治疗。有一天,海权前往医院探望,说多么希望医生先前的诊断是错误的,就是真的患了不治之症,也希望医生能妙手回春,使其生命得以延续。看望时,黄老问海权《李贽年谱考略》何时出版,海权告诉他已看过三次清样了,黄老说要催一催,使此书尽快出版。再过些时日,海权为点校《杨龟山全集》到将乐、厦门去查书,从广播中突闻黄老与世长辞的噩耗,他当即决定中止访书,赶回福州参加社会各界为先生举行的葬礼。他含泪写下《哭吾师黄寿祺教授》一诗:“二月诗呈万里行,讵知今日哭先生。文章泰斗人归去,学术生徒孰作成!天地既经生大德,鬼神何遽夺精灵。春风桃李年年发,卅载深恩那忘情。”又写下挽联一副:“化雨特霑永怀手泽,春风长坐痛失良师。”以表达他对先生的悼念与哀思。

林海权与黄寿祺教授亦师亦友,情谊深厚。海权平时喜爱写近体诗,其创作获益于黄老的教诲不少。他年青开始写诗,至今已达数十年,积累了数百篇,已编成《林海权诗词选》一书。今年他的十首诗词作品入选由中国老干部作家协会、中国国学研究院、中国书画研究协会联合举办《国学雄风——首届“才子杯”中华国学大赛》活动选编《全国首届“才子杯”国学大赛金榜集》一书,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刊行,其本人被授予“国学才子”的荣誉称号。林海权入选作品被评为特等奖,这是从36000余份稿件中评出的十名特等奖之一,算是难得。

黄寿祺教授不愧为现当代福建诗坛耆宿,与他同辈相互唱和的有著名诗人黄曾樾教授(1898—1966),作品入选诗评家陈衍《石遗室诗话》;包树棠教授,著有《笠山诗钞》;陈祥耀教授(1922—),著有《喆盦诗合集》。黄老的得意高徒黄拔荆教授,其专著《中国词史》上下册被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评选委员会评为优秀奖并荣膺中国第十四届优秀图书奖;还有施议对教授、温祖荫教授、张善文教授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

福建师范大学诗人辈出,群星灿烂。如今,全国诗词大会已成功举办过九次,影响扩及世界。当下我国诗词爱好者、诗词达人愈来愈多。今后在我国诗词创作领域,必将有更多的诗词作者借助这个独一无二的古体诗歌样式,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传承发展,撰写出越来越多的好作品,发扬光大我国诗词事业,繁荣文艺,泽被人类!


 20164月完稿。


                (作者系中文系1959届校友)


联系我们
校友会秘书处电话:0591-22867068,22867028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0591-22867068
邮箱:wlb@f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