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情怀

奋斗在快乐的跑道上

发布时间:2012-10-02浏览次数:346

黄文川

 

毕业离开福建师范大学已经十年了,我也从福州到北京工作了,每每想起母校,就想起在葱葱郁郁的长安山下,哪个有400米跑道的操场,还有那场印象深刻的运动会。

我是1998年考入福建师大中文系的,读研究生。2000年秋天,中文系举办运动会,中文系学生多,体育水平也挺高,每届运动会竞争都很剧烈。我参加5000米长跑,要在400米跑道上跑12圈半,这活很辛苦,但报名参加长跑比赛的竟然有近50人。那时我根本不属于热门人选,我是研究生,一看年龄就属于大叔级别的,况且之前我还没有参加过正式的运动会比赛。比赛枪响,几十人奔跑着,那些长跑专业人士要讲究很多技巧,我没那么复杂,看到前面有一个跑得很快的,就紧紧跟在他后面跑,跑了2000多米后,我看选手们都挺累的,但那些拉拉队却异常兴奋,加油声此起彼伏,我看拉拉队同志们对那些大叔级的选手特别支持,好多人喊着我的号码,认识我的人喊名字。

在大家的鼓励下,我信心十足,信念坚定,到10圈以后,我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发现前面有选手,大家都对我大喊,超过他,我就一鼓作气,把他超越,到第12圈时候,我已经在同志们的鼓励下,超过前面看得见的3位选手。到最后200米,发现还有一个人在前头,几乎全场的拉拉队都高喊,超过他,超过他,终于,在快到终点线时候,把他超过,虽然后来才知道,哪个人还有一圈没有跑。比赛后,大家告诉我,我第一名,冠军。

这一次的长跑冠军,让我收获很大,我获得2000年度中文系"十佳运动员",这个称号我一直很珍惜,也给我带来很多帮助,研究生毕业后,不论在福建省工作,还是在北京上班,我都会很自豪地在个人简历写上"十佳运动员",因为这个称号不容易得到,代表一种挥汗的拼搏,也代表一种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我后来总结,这次长跑的成功,关键运动会前两个月持之以恒的艰苦训练。那时侯我读研究生住在A楼,A楼下面游泳池边上,有个200多米的跑道,不是很规范,那时候还是土场,就在这个场地上,我每天傍晚都坚持训练。运动会前两个月,研究生院老师动员大家报名,说研究生重在参与,一直很少拿到好名次,我那时有一股劲,如果我参加,我一定争取拿到好名次,所以每天都很训练得很艰苦,因为我原来体育基础比较一般,刚开始每天坚持跑1000米,后面不断加大训练强度,到比赛前几天,基本每天跑4000米,在200多米的跑道上要跑20圈,那时就感动了很多路过的同学。这次长跑的成功,正是有这样一种吃苦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

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这种奋斗在跑道上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帮助我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我在福建师大读研究生时候,师从马重奇老师,属古代汉语专业,研究古体诗歌押韵问题,三年期间,马重奇老师的敬业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也启发了我们。硕士毕业后,我通过公开招考,考到福建省财政厅,做统计评价工作,工作一开始,福建财政厅长马潞生同志就告诉我,你是学中文,要做好财政工作,必须懂经济学,鼓励我报考经济学博士。因为我本科在漳州师范学院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太多经济学基础,要考经济学博士难度是非常大的。但一旦有了奋斗目标,就要为了目标艰苦奋斗。

在财政厅工作了2个月左右,当时福建省委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由省委组织部领导,省委组织部需要财政厅推荐一个年轻干部,因为我是中共党员,当过学生干部,就把我推荐到福建组织部组织处。那时候省委组织处"三个代表"办公室在省委大院里面,也叫屏山大院,因为大院里面有座山,我们办公室就在半山腰,是个有12间平房的四合院,我准备考经济学博士,就住在值班室。白天工作很忙,读书都只能安排在晚上,屏山大院白天上班人多,挺热闹,晚上人少,就很清净,有时过于冷清,野猫特别多,每天晚上野猫群叫,声音让人浮想联翩。还有一段时间,从屏山公园跑出了几只猴子,一直躲在我们办公室周围,晚上时候猴子出来觅食,经常溜到我房间,偷走一些点心。加上山上湿气重,条件挺艰苦,艰苦的条件不断经常挑战我的意志力,也考验着毅力。但正是奋斗在跑道上的这种精神不断激励着我,让我克服了种种困难,坚定了信念。终于,2003年秋天我考上了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博士生,师从中央党校刘海藩副校长。

博士毕业到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上班以来,我也常常能感受到奋斗在跑道上的精神带给我的快乐和帮助。2010年春季,报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报考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的人特别多,竞争非常激烈,有多次我都被告知无法录取。但正是凭着这种持之以恒的执着,艰苦的努力,最终赢得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老师的赞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前段时间在厉老师家还提起这个事情,厉老师说,我之所以特意交代录取你,就是因为看到你的坚持不懈,我们也被你感动。2010年秋天,我参加第十一批西部博士服务团,中央组织部、团中央把我选派到四川广安(伟人邓小平家乡),在伟人家乡开展工作,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争取中央及其各方面的支持,也经常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每一次,在师大培养积累起来的这种奋斗精神经常能够鼓励着我前进,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

应该深深感谢母校福建师范大学,因为那里的老师,还有那里的氛围,不但教给我知识,更教会了我一种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精神。这种态度和精神不断鼓励我们勇敢向前,坦然面对各种困难。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北京校友会联络人,现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记者、编辑、组长,四川广安(邓小平家乡)挂职干部,联系电话:13521873915

联系我们
校友会秘书处电话:0591-22867068,22867028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0591-22867068
邮箱:wlb@f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