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预科成立,选举程
1911年12月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在仓前山新校址奠基。由Mr.Fred H·Trimble负责。为纪念J·D·Payne所捐的经费,先建造一座办公楼命名为彭氏楼。尔后,妇女外国布道会哥伦比亚河分会为纪念前任分会主席Mrs.Laura Granston也捐了一万美元建造一座宿舍楼命名为谷氏楼。
1914年还得到Mary.Kester捐了八千美元。Dr.J·B·Trimble抵押了他的田地将价款四千美元也捐献给华南,使谷氏楼的基建工作能如期完成。当年秋华南学院迁入新址后便着手招收本科生。 1916年共有5名本科生在华南学院完成二年学习课程后,转到美国、加拿大、上海等院校继续完成本科学业。
1917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开始创办四年制本科专业,首先办教育系、1921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因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于是在学生及校友中发起募捐建楼运动,共收到捐款国币2万元,超过了预定的金额。为纪念程
1921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决定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申请学士学位的授予权。
1922年9月28日得到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的临时承认证书。
王世静在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本科学习两年后,转入美国晨边学院(Morningside College)继续学习。她学习成绩优异再进入密执安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攻读硕士学位。她在该校得Barbour奖学金,是获得该项奖学金的第一个中国女性。1923年获硕士学位后受聘于厦门大学。
1924年王世静响应母校的召唤,放弃厦门大学的优厚待遇,回到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任化学系系主任。
1925年7月程
1927年7、8月间在我国反对基督教运动收回教育权的呼声中,
1928年6月27日院董事会再次酝酿院长人选,院董事会最终任命王世静为院长。因王世静回国后对华南学院办学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又获密执安大学1928-1929年Batbour奖学金。经院董事会批准,她推迟了上任时间,再次赴美深造。
1929年7月王世静回国,1930年1月18日举行王世静院长的就职典礼,从此她担任院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1931年10月9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向中央教育部申请立案。为此,除了学院的课程设置按教育部规定进行了调整外,学院的教育经费也必须按教育部的规定达到了一定的定额。
1933年6月教育部准许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临时立案,承认了中文、外语、教育、家政、数理、化学、生物等7个系。
1934年6月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永久立案。同年9月21日又得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正式承认具有文学士与理学士两个学位的授予权。
1935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加入美国基督教13所大学联合托事部。
1935年余宝笙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辞谢导师即著名生物化学家、维生素ABC的发明者麦卡伦教授的挽留于1937年8月毅然离美回到华南学院,继续担任化学系系主任。嗣后,吴芝兰、刘永和、陈佩兰、邓锦屏、魏非比、魏秀莹等去美获得博士、硕士学位也纷纷相继回国到山城南平为母校服务。
1938年6月21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内迁南平。当时,学院的行政机构采取集体领导制,在院董事会下设院务委员会,由王世静院长、陈叔圭、许引明、吴芝兰、王淑娟等教授共9人组成。
在南平时期,华南学院师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她们深入城乡开展三个月的抗日爱国宣传活动;组织了三百多名农村妇女参加急救训练;公演话剧、歌剧,举办音乐会,将收入均用于慰劳前线战士。
1941年神州沦陷后,日寇入侵闽北、古田大湖阻击战是保卫闽北的关键战役。高山峻岭之间,粮食难以供应。南平驻军决定赶制20万块光饼,穿扎成串,限期送往大湖。华南学院全体师生日夜奋战,投入紧张的支前工作,并在每袋干粮里附一纸鼓舞士气的短笺。大湖之役胜利了。学院师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军民们的高度赞扬。
1941年福州校舍彭氏楼失火,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室都付之一炬。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彭氏楼重建尚未竣工,延至1946年1月至3月分三批完成学院迁回福州的任务。
1947年美国董事会召开战后复兴会议,王世静院长应邀出席,校务工作由教务长许明引代理。王世静去美国向董事会报告了华南学院在抗日战争期间办学的情况,会后又应邀到美国各地的大学演讲,备受赞扬。王世静这些活动扩大了华南学院在美国的影响。使许多美国友好人士及华南在美国的校友纷纷表示乐意资助华南学院办学。中国教会学校联合理事会拨五万美元给华南学院重建彭氏楼。
1947年3月13日波士顿大学校长亲自给王世静颁发了人文科学
1951年4月院系调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与福建协和大学合并成立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