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抒怀

我是长安山第一批入住者(温祖荫)

发布时间:2009-06-15浏览次数:1122

        我于1952年考入福州大学。当时福大由协和大学、华南女子学院、福建师专、神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后为生物系)合并而成,师资力量相当雄厚,藏书富甲东南各省。文科各系设在桃花山(今附中),理科各系设在原华南女子学院和英华中学校内。校部设在对湖(今海军大院),其旁建了一座很大的竹篷礼堂。

        桃花山集中了中文、历史、外语等系,有一座凹字形大楼和三座竹篷搭起来的教室。中文系的系主任是江苏南通人胡山源教授。在桃花山,我们生活了一年,后又搬往神学院(即今仓山区政府所在地),这里有八、九座楼房。1953年,因学苏联,福州大学改名为福建师范学院。由于当时校址十分分散,省里决定在今长安山建立新校区。

        那时长安山上没有树林,它只是个杂草丛生的土丘岗。山的四周为菜地和农家,站在山顶上可以眺望闽江和福州市区,但已欣赏不到陆游描写的“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①的景致了。山下有长安乡,山因此而得名。但岭后街的居民却叫它凤山,因为它的形状象一只凤凰。最初在山的南面,建了五座豆腐块的灰色楼房,二座为教室,三座为学生宿舍,均为三层。其中一座楼按雅典式建了四根大柱支撑的门廊,是当时最豪华的建筑了(今为协和学院办公楼)。

        我们是1954年从神学院搬到长安山的,是新校区第一批居民。当时搬的只是文科各系,理科各系仍在原址未动,校部也没有搬。但随后竹篷大礼堂也搬到长安山来了。这座礼堂在全国高校中是独一无二的,它前后维持了近20年,为此也博得了教育部表扬,作为勤俭办学的范例。那时学校处于海防前线,台湾常有飞机飞来骚扰,朝鲜战争也刚结束,形势还很紧张。为此,学校发动学生在长安山上挖坑道,一有警报,我们便立即躲进坑道里,滚得满身是泥。

       1956年至1957年间,在长安山南面又建了两座教学楼(一座为三层的实验楼,一座是二层的清华楼),两座学生宿舍,还有一座四层的图书馆。大炼钢铁期间,这里处处是熊熊烈火,人声鼎沸。现在两座教学楼已拆建,成为南安博士生楼和田家炳教育书院。图书馆改成老年大学,两座学生宿舍不久后亦将拆建。

       与此同时,在长安山西北面建造了第一批教工宿舍,共四座三层楼房。中文系和体育系合住一座。1958年,我在北师大研究班毕业回校后,便住在这里。由于那时学校还未建家属宿舍,如果外地教师带家眷,便一家人挤住在一间房里,生活条件可想而知。现在这四座楼都拆掉了,变成邵逸夫楼、培训楼和教工食堂。

        1957年后,长安山开始绿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有今日绿荫蔽日的好景致。在东南面的花香园建起了教工家属宿舍,共三排,为二层单座小楼。一些资格较老的教师便搬进去居住。这样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了近半个世纪。前些年因学校发展的需要,这些小楼又被拆掉,建起了三座教工宿舍大楼,面貌为之一新。

        长安山还有一座教工之家,是土黄色的二层楼房,内设乒乓球室、棋类室、小卖部及体育系办公室等。在教工之家南侧山坡上是两座学生食堂,东侧还设一教工食堂。学生食堂设有舞台,一些文娱表演可在此举行。现在这些都不复存在了,在教工之家原址,建起了文科大楼,学生食堂原址上建起了图书馆大楼。

        那时学校没有操场,开运动会必借跑马场的场地(即今市体育中心)。现在长安山拥有的两个大操场,原先都是农民的菜地,在上个世纪70和90年代划归师大所有。学校把其中一个大操场建成漂亮的塑胶体育场,在它的两侧建起了海外教育交流中心大楼、医院大楼以及室内综合体育馆。在另一大操场边开挖了游泳池。

        文革期间学校被解放,教师一律下放农村。长安山变成部队的医院,教室被隔成一间间病房,医院家属到处设炉灶,把楼房熏得一片漆黑。校部也被省军区占用,后又转送给海军,把原有楼房拆去,盖了一座新的大楼。原来英华中学是物理系所在地,也被改建为部队家属宿舍。神学院则被仓山区政府占领,住在里面的教工全部被迁出。据统计在文革后,学校丧失了20余栋楼房。这些楼根本谈不上“归还”二字。1972年,省政府决定把已解散的福建师院、华侨大学、漳州二师院合并,成立福建师范大学,校址设在长安山。部队医院被撤走,下放的教师也陆续被调回,开始招生。长安山又恢复了往日生气蓬勃的景象。我们再次听到学校广播电台广播时,激动得眼泪直流下来。之后,在长安山周围不断建造新楼,学校在发展,学生由福州大学时期不足500人,增至现在的三万多人(包括各校区)。

        综观半个多世纪来,长安山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它的面貌还是得到巨大的变化。现在已高楼林立,窗明几亮,绿树婆娑,鸟语花香,大道坦洁,气旺人和,学风浓郁,人才济济。在围绕长安山的20多座高楼中,最早建的一批楼房只剩下三座了,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但是它们在新楼的夹峙下,又显得那么寒怆,说明了时光流转,瞬息巨变的发展规律。今年将迎来师大百年校庆,更令人欢欣鼓舞,真是气和天惟澄,春色满华庭。在此,我祝福师大庆衍箕畴,鹤筹添寿,蓬岛暖风,前程锦簇!

注: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句,他曾来过福州,写有《度浮渡至南台》一诗。

(温祖荫  文学院教授)

联系我们
校友会秘书处电话:0591-22867068,22867028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0591-22867068
邮箱:wlb@f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