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抒怀

百年校庆话校友(林文修)

发布时间:2009-06-15浏览次数:1370

—— 记校友林兰英院士与协和大学(一)

        林兰英,祖籍莆田,1940年毕业于我校的前身校——协和大学,她是中国半导体材料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太空材料之母。本文是林兰英在协和大学就学和任教的真实写照。

       协和大学闽江东,世界潮流此汇通;

       高山苍苍,流水泱泱,灵境产英雄;

        萃文化,作明星,明星照四方。

        无远弗届,真理是超;

       乐群众于一堂兮,作世界大同之先声;

      协和协和,大德是钦!

 这首协和大学校歌,激昂雄壮的旋律伴随林兰英的一生,直到生命的暮年还在她的心中回响,激励她奋发有为的人生。

 1936年,十八岁的林兰英以名列前茅的成绩,在莆田咸益女子中学高中毕业,当年秋天,林兰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校址在福州魁岐的协和大学,就读数理系(1938年夏改为物理系)。

 我校的前身校协和大学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其地位堪与当年国内几所著名学府相媲美,这些学府包括江苏的东吴大学,山东的齐鲁大学,四川的华西大学,浙江的三江大学。作为东南一隅的福建,协和大学的地位显而易见。

 协和大学的前身是福州的美国卫理公会英华书院,英国圣公会的圣马可书院,美国公理会的格致书院和厦门的英华书院。1916年2月16日,这五个书院合并而成为协和大学。(陈嘉庚于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比协和大学晚5年)。协和大学理学院的生物、化学、数理专业和文学院的外文、教育、经济等系都在当时的国内大学中居领先地位。其医学专科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培养八年制医大的前四年基础课。这样的学府,正是多少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求学之处。

 林兰英考上协和大学,这在沉寂多年的莆田下务巷的御史大夫第(林兰英的祖先林润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御史大夫,因扳倒严嵩父子有功,明朝隆庆年间朝廷拨款在莆田城内下务巷兴建御史府第,即林润故居,林兰英的祖祖辈辈就居住在御史大夫第内)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喜事,就是在当时的莆田城,也是一件不小的事。当年的闽中地区,除教会背景的家庭外,女学生考上大学,并且是这么好的大学,还真是头一回听说呢!

 古色古香的御史大夫第,虽然没有张灯结彩,但人们进进出出,整个大家庭像过年一样喜气洋洋。家里的亲戚,兰英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和老师,都络绎不绝前来道贺,人们的脸上溢出赞美和羡慕的热情。

 林兰英动身去福州报到的时候,除了家里给她学费外,母亲周水仙另外给她一包私房钱。她知道,母亲卖掉几件金银首饰,那是母亲的嫁妆。其实兰英节俭惯了,没有像别的姑娘在打扮上花钱。

 走进福州东郊鼓山山麓魁岐的协和大学校园,绿树葱茏,澄碧的闽江从校园南面绕过,静静地流淌东海。在林兰英心中蓦地涌起一种神圣,甜蜜和新鲜的气息。在这书声、琴声、欢笑声和钟声,声声悦耳的环境中,她感受到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在庄严的开学典礼之后,同学们跟随着自己的老师来到教室。新老师面对全班学生,掏出预先准备好的文凭向大家展示,那是一张羊皮封面、内里设计典雅花纹,盖着钢印的国外文凭。他庄严地对大家说:“四年之后,你们将得到这个东西,这是美国纽约大学颁发的文凭。由于协和大学和美国的纽约大学挂钩,通常被人认定纽约大学在中国。它的课程与美国纽约大学相衔接,日后到纽约大学深造不需要再考试。但是,可你们要想得到它,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非经努力奋斗不可。”

 林兰英牢牢记住协和大学开学典礼的这一段话,几乎记在心里一辈子。林兰英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194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进美国East College Dickinasn Callege Pen。1955年6月林兰英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固体物理学博士。她终身不结婚,为科学奋斗终生。

 她开始不显山,不露水的奋斗。第一学期基本上是复习和巩固中学课程,新的教学内容不多,终日将自己泡在图书馆里,把目光投向自己心爱的物理学广阔天地。她成功的学习方法之一,还是在老家莆田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她把堂叔林景钟(1915-1993,比兰英大三岁)学过的课本细心地收集在一起,在每一个寒暑假,就开始预习下个学期的课程。小学五年级学六年级的;初一学初二的;高二学高三的……她总是提前预习新学期课程,这个习惯使她终生受益。

 她在协和大学学习的第一学期,当别人还沉浸在初入名校的欣喜之中时,她已经进入熟悉大学本科所有课程的状态。然而,就在大学课程实际开始的时候,她力戒急功近利,始终保持一种冷静状态的常速运转。对于自己在班级中的名次,她并不看重。童年在老家莆田,她的爷爷林竹庭(1879-1950)于1925年翻建明朝的御史大夫第,兴建二层楼房时,一直翻到地基下面。童年的林兰英看着挖得特别深的地基问祖父:这是为什么?祖父告诉她,原来的林润故居是单层房,而我们现在要盖的两层房,地基就得挖比原来的单层来得深。如果要盖更高的楼房,地基还要挖得更深呢!

 祖父的话,铭刻在兰英幼小的心灵里。在进入大学的最初两年里,她感到自己的首要任务是打她基础。在好像强手如林的班级里,她隐忍含蓄,不露锋芒,她几乎不注意周围的环境,埋头苦学。在人们的印象中,她好像只固定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里。

 其实,林兰英并不活跃,在学校的各种团体中,她选择数理学社。它是一种纯学术团体。她的业余时间大多消磨在这里。林兰英把学社里弥漫的科学精神称为真理的世界。假日里,她会随数理学社的同学们离开校园,登上学校背后的鼓山。当她爬上鼓岭的顶峰时,一个无限宽阔的自然美景展现在眼前。东边,是浩瀚无垠的大海,海上波光粼粼,木帆船的扇形帆影在波光中闪耀;南边,是玉带般飘然入海的闽江,江流清澈,溪船在两岸间忙碌地穿梭。

 面对大自然美景,林兰英静静地思考着;面对大江东去,面对沧海横流,林兰英静静地接受大自然无言而深刻的启迪:她要像古往今来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一样,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奥妙,探索和发现物理的规律,寻找利用地球资源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造福人类,并以这个目标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

校园外的田野上金黄色的油菜花在春天怒放时,战争爆发了。

 第一批日本飞机飞临福州上空时,林兰英还在化学实验室里观察物质反应的速度。她聚精会神,全然没有留意窗外的骚动。

 为了确保这座著名的高等学府不致于落入敌手,协和大学决定迁往闽北,就是与江西毗邻的邵武。协和大学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迁徙开始了。整个大学都装在了船上,沿闽江溯流而上,到南平后再装车,日夜兼程往西移动。全部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装船西迁,连最普通的试管也舍不得丢掉。要知道,他们的新校址是在万山丛中(即今天的邵武四中),那里是连一根针都造不出的地方呵!

 邵武,位于武夷山脉中段,是福建历史上开放最早的城镇之一,繁茂的原始森林,褐红色的丹霞地貌,穿城而过的清澈溪流构成了小城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如果不是压在心头的战争阴云,这里简直是世外桃源。

 协和大学西迁至邵武,不久就恢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师生们很快地适应山区的环境。这里虽然没有敌机临空的威胁,但是,物资条件十分恶劣。粮食蔬菜的供给严重不足,猪肉几乎没有,山区气候寒冷,水质坚硬,不少师生水土不服,疾病频频。

 险恶的环境中,人的体质起了关键作用。林兰英的家庭是莆田的名门望族,祖父经营的莆田东源酱油行为童年的林兰英提供了充分的营养。繁重的家务劳动为她锻造了强健的体格。人们很快在新的协和大学图书馆“高智楼”里经常看到她的身影。她经常长时间纹丝不动地坐在那里阅读,别的同学走了也没有去打扰她,以致于好几次闭门关馆时被工作人员反锁在楼内。

 抗日战争给这座宁静的山中小城带来意想不到的繁荣。善于外出经商的兴化人(即莆田和仙游人),似乎后脚跟前脚地随着协和大学来到了邵武,就在学校门口通城的这条五十步开外的小街两边,开的都是莆田人的店,卖桂圆干果、金针花和香菇等。当年协和大学的莆田师生好象回到了莆田城里的鼓楼前和十字街。

 动荡的时局和出外谋生的双重因素,增强了莆仙人的地域凝聚力。这些生意人很快组成兴化同乡会。当年的协和大学校长林金润是莆田人,同乡会的影响也辐射到校园,战时物资的极端匮乏使读书人不再固守清高,因而协大的莆仙籍的师生与校门外的生意人关系融洽,显得其乐融融。

 迁徙武夷山脉深处的协和大学试图给自己的学生创造一处远离战争的净土,给正在求知识的莘莘学子们一份心灵的宁静;然而战争却以它强烈的残酷摧毁人们的躯体,破坏人们宁静的心境。她在激愤中想起母校砺青小学的创建者们,那些风华正茂的青年。他们强吞甲午战败的耻辱,赴日本留学,向强盗学本领,为了什么,为了学会抵御强盗的真本领,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能够在外来的欺凌面前有实力抗衡。记得在凤山寺大雄宝殿的屋宇下,林翊校长流着热泪教导大家刻苦自强学好本领,长大后,用科学的武器战胜日本侵略者,那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更加激励她发愤图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兰英回忆起童年求学的情景,栩栩如生;为什么她会选择数理专业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呢?原来,莆田是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氛的城市。传统文化是重文轻理的,按说林兰英生长的环境是颇具传统文化气息的。祖父的古文功底很深,父亲又是上海大学文学系的学生,光靠这种家风就能熏陶对文学的兴趣。然而,兰英却是一见古文就头昏脑胀。远在上海的父亲林剑华,得知女儿上学了,非常欣慰,经常写信鼓励她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学好本领为国争光。在林剑华的心目中,未来的女儿应该是福建老乡谢冰心那样的女才子。因此,他特地从上海给女儿寄来冰心的《寄小读者》,但是兰英却读不进去。冰心淡雅细腻的情愫与兰英刚劲严格的逻辑头脑实在是南辕北辙,兰英强迫自己静下心来阅读冰心的作品,却实在难以进入文学家创造的纯净无邪的童话世界。

 兰英深感自己辜负父亲的期望,然而她有时猜想:也许家庭的遗传基因就是长于逻辑思维的,祖父经商成果颇丰,父亲不是在北京读过半年工科吗,只是生病退学改学文科。

 晚年的林兰英在不少场合与冰心在一起,声名卓越的女科学家与文坛祖母谢冰心成为好友。兰英从不敢告诉冰心童年读她作品的情景。

 1938年夏,协和大学数理系改为物理系,林兰英的学习成绩,犹如春天雨后的小麦,蓬蓬勃勃地成长起来,原来在大一和大二不显山露水的兰英,学习成绩日显突出,在同班同级同学中,除了同乡赖祖涵(现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工学院教授)之外,无人与之比肩。

 1939年寒假,林兰英的大弟林文豪结婚,整个御史大夫第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并且在御史大夫第的大埕上演戏七天七夜,全族人都前往观看,唯独林兰英寸步不离,关在祖父盖的两层楼上埋头苦读。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全族人。

    1940年2月,林兰英以出色的毕业考试成绩,被协和大学聘任为物理系助教。这是该校教师队伍中,除了美籍的英语教师外,唯一的女助教。(未完待续)

    注:本文作者为林兰英的堂弟。

联系我们
校友会秘书处电话:0591-22867068,22867028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0591-22867003
邮箱:wlb@f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