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抒怀

大学:时光里的一抹香

发布时间:2009-06-24浏览次数:571

      看见的 熄灭了

      消失的 记住了

      我站在海角天涯

      听见  土壤萌芽

      等待  昙花再开

       把寻找留给旅途

       把芬芳留给年华

       站在大三的尾巴上,回想起我的大学时代,开头,应该是一个银灰色的清冷的晨——我在旗山脚下静默的清冷中醒来。白昼的色彩透过寝室淡紫色的格子窗帘潜入,一些车声在窗外不远处平阔而寂寥的街上飞驰,那声音绝似海潮的暗涌,让人记起这座常年劲风习习,昼夜温差剧大的大学城。

        那样的清晨也许只是哪个前夜的灵光陡现,也许只是哪个梦里残存的迷醉往返,拎着旧梦的边边角角,我仿佛看到了一年后即将与母校辞行的自己——也许不舍,也许牵念,也许义无返顾的目光。时光已往,对于过去,往事已经成为一个又一个的定格,在我们好梦阑珊处一个一个地浮现并缠绵;对于过去,我总是那么地依赖回忆——我在这个清冷的晨,突然发现回忆是一个酒坛子,那么多的感动和感伤,都依赖于这个酒坛子开启的刹那。

        只记得那年的开学特别的迟,9月25日,在其他高校的新生已经手忙脚乱地准备欢度十一时,我们成了大学城姗姗来迟的最后一批学子。紧接着便是入学来的第一个中秋,03级的学长、学姐们为我们精心筹备了一场灯谜盛筵。流年似水,那场深情浓潆的灯会,那段甜蜜忧伤的离愁,至今让我们流连恍惚,念念不忘。但一转眼,那年与我们一起赏月猜谜的学长们,却早已在为自己的前程出路奔忙,为若干月后身居何处奔忙,为数月后的伤感离情而忙了。

        新鲜劲过后的大学生活并没有预想中的那般美好激情,大把大把的时光让我们仿佛一夜暴富的投机商,不知该如何支取,也不知该如何挥霍。而体内某种不安分的荷尔蒙,却在这时,跟校园周边野性十足的甘蔗苗一样,开始蓬勃生长。闷热如夏的榕城之秋,常有一种慌乱莫名的情绪在我们心底蔓延并发作。迷茫和浮躁中,我们以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无惧,开始尝试我们的大学生活。纳新、社团,海报、讲座,成了那时最频发的关键词。所有的梦想与期冀都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在跃跃欲试的兴奋中跳跃、交织着进行,它让我们惊喜,偶尔也让我们失落。第一次面试,第一次竞选,第一个舞会……所有这些细节或许都已淡忘,但模糊的记忆深处至始至终都会有那么一份令人悸动的心灵想象。原来,我的大学是从这么多个“第一次”中一步一步,怯生生地走过,情节青涩却生动。

        懵懂纯真的大一生活就这样跌跌撞撞地走过。大一的喧嚣和盲目逐渐被大二的平和与理智所取代,不再是一窝蜂地往社团里挤了,更多人拾起了课本。当时光像那“轱辘轱辘”的车轮毫不迟疑地转动时,我们读懂了“时不我待”的真正含义,也明白了在历练中求索,在缅怀中学会前行是一件何其必要的事情。不再像刚入学时那样牛气轰轰、锋芒毕露了,我们学会了收敛与持重。有些人已经在部门或社团工作中崭露头角,游刃有余;有些人则在学业中如鱼得水,随心所欲。“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每个人都在对这个新环境做出权衡与适应,每个人都在寻找适合最自己的舞台,每个人都在守望自己的梦想。我们在逼着自己寻求改变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内心的强大。这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成栋的高楼不断耸起,占据也充实我们原本空旷的心灵。那弯小小的眉月般的池塘,那头悠游的嚼着草的奶牛,都已经消失不见了。但谁也不会忘记自习室窗台下的野草,在初夏暴雨的冲刷下疯狂地成长,更不会忘记冬夜里食堂的玻璃窗上模糊的水气传递出家的味道。还有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那条被很多很多人的鞋底踩出的歪歪扭扭、凹凸不平的便道,它在每个人的白鞋子上都印上痕迹,那么深那么黄,怎么洗也洗不净。也许,沙地上一人高的荒草,就如机房里排队的长龙,就如已经三度变迁的978公交车一样,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成为一种无孔不入的物质,潜入到我们的思想中,潜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了。

        如今,学校基建依然在马不停蹄地进行当中。到处是坑坑洼洼的缺口和忙忙碌碌的工人,挖出的沙土,这边一堆,那边一堆,像极了蚂蚁搬家时的家当,丑陋却充满期待。在这期待中,时光如雨点般淅淅沥沥地过去,一些汹涌澎湃的东西过去了,留下的是细如发丝的情绪。如今,我们在这里回味并悉数昔日的心情,缅怀、留恋、感慨、唏嘘……旧事已经无法重提,但所幸还有回忆可以帮我们记住一切。时光如一尾狡猾的小鱼,带走我们对未来所有的憧憬与想象。我在想,若干年后,当新区柔弱的小苗也长成漫天的树荫,我们漫步校园,湿湿的鞋底是否也会因此沾上滑滑的青苔,就如那座古木环抱、浓阴蔽天的长安山,就如我们所认识的这所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任我的心绪百转千回,却怎么也走不出她丈量的目光。

        学校的钟楼总在准点时发出雄浑又高亢的钟声,提醒我们已经完成的过去,正在进行的现在,以及值得期待的未来。秋风一场接一场地来了,空气中渐渐有些隐约的凉意在枝头浮动。有些将枯未枯的落叶随着轻风飘落,如同我们漂泊不定的心事片片飘落。进入全面调整和转型的大三,我们似乎已经隐隐约约嗅到了某种紧张的硝烟味,这是继高考之后的又一场即将打响的战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即将再次上演。来自将来的压力,我们却提前感受到了。考研?亦或工作?学业的压力,定位的茫然,莫名而来的烦恼和悲伤,让我们内心纠结挣扎,让我们忘掉天空的颜色,忘掉大学城原本辽阔蔚蓝的天际。

        大三那漫天的灰色似一暮短剧就要结束。我们猛然回首,才发现坚守的梦想,曾经发生过那么剧烈的动摇:哭泣的小河,孤单的背影,落寞的绵柳,以及那暖暖的夕阳余晖,构成一帧银光闪耀、浓墨重彩的时光壁画。曾经,我们在这袭留白的壁画里,随性涂抹,专心布局,没心没肺,如同一个任性的孩子。到收笔时才发现,任何落下的笔触,已经定格,无法涂改。是美是丑,是爱是憎,都是我们自己选择和决定的人生,没有任何修改和反悔的余地了。我们只能感慨,日子过得真快,三年的时光就这样从指尖滑过了。

        我们还剩多少年华?我们的青春像一声叹息般就要消逝了。

         当滴答的时光远去,总有人要离开,也总有人要进来,让这个校园沸腾如滚水,让这座殿堂保持一种适宜生长的温度。两次“迎新”,当我冷眼旁观身边那些青春可爱的孩子们,看着他们或歌或唱,或悲或喜的率性与简单,总会悸动莫名。我看到了一种影子在重构与上演,但我知道自己永远没有像他们那样过活的可能了,新鲜是属于他们的,就像属于当年的我们一样。我只是不明白,当年在A区篮球场上每周必放的露天电影,我们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文化街那边有了设备齐全的电影院,我们却就失去了当初众多人围着看片的那种兴致。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那时候即使是最小的娱乐也可以是最快乐的。而如今,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们轻易激动了。这个时候,我知道可以让我们放纵的青春终于临近尾声。我终于明白,年轻的眼睛只有在岁月的淘洗中,才能不再只看到内心深处青涩潮湿的沼泽,而是看到外面。例如,树梢上跳跃的阳光。

        微风轻拂的春天,是淡淡的青翠的甘蔗香,还有那渐渐隐去的旗山的轻雾……桃花已落闲流水,大学里所有的大喜大悲、大得大失都即将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走向社会的另一种人生与挑战。闲的时候,还是喜欢独自一人在偌大的校园里随意东西,笑着,歌着,也沉醉着。然而,却总在不经意间想起,此时的春天是否仍似当初。同在这片清澈的蓝空下,春天却已归属于不同的记忆了……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后记:

        师大给了我什么?曾经以为,是那些学富五车的知识权威,巍峨挺立的漂亮建筑以及静谧恬适的校园环境;曾经以为,是一种酒神意味的自由不羁,以及将知识变成文化,再将文化变成智慧的能力。时过境迁,我才明白,所谓的“知识权威”,是要我们学会去挑战而不是迷信权威,所谓的“自由与能力”,是指自由之上的约束,能力之上的检点。大学之所以是大学,是因为她并没有给我们答案,她只是给了我们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要过怎样的一生……我行走在这个砖红色的校园里,脸上带着思考,固执而天真地维护着心底善良而纯真的愿望,演绎着各层各色的绚烂理想。

        大学给了我们什么?我想是一种格局,一种质疑,一种追问,一种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力量。

        无语历沧桑,盛世写辉煌。百年师大,百岁智者;百年的光辉,亦是百年的情怀……谨借此文,献给母校百年华诞,愿母校在以后的漫漫征程中,走得更快更远,谱写出更为绚烂夺目的篇章!

                                                                                                                                                                               ( 吴剑琴    文学院2004级)

 

联系我们
校友会秘书处电话:0591-22867068,22867028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0591-22867003
邮箱:wlb@fjnu.edu.cn